金秋九月,天朗气清。9月19日上午,献县第一中学特邀2003届理科状元、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沙志超博士重返母校,为高一新生带来一场励志国防教育专题活动。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任华、校党总支书记左书忠、副校长马桂锋、年级部主任高继华等出席,活动由马桂锋校长主持。
活动开篇:致敬历史,迎回榜样
“他曾在这片校园挥洒青春,如今已成长为国防科技大学的优秀科研人员!”活动伊始,马校长隆重介绍主讲嘉宾沙志超博士——从献县一中的理科状元,到国防科技大学深耕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的优秀科研人才,他不仅斩获三等功、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,更是“母校的骄傲、新时代科技强军的践行者”! 马校长说:“我们始终相信:‘教育的意义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精神的传承。’”沙志超博士回归母校,正是要做这样一位“薪火相传”者,与一中学子面对面对话,分享成长的感悟,发挥榜样的力量。
书记致词:承文脉底蕴,育报国英才
“献县是儒家文化再生地、红色文化传承地,献县一中则是这片土地上培育英才的沃土。”左书忠书记在致辞中,首先细数献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名人——从汉献王刘德到民族英雄马本斋,生动彰显家乡的精神基因;随后介绍学校办学成果:作为全县唯一的省级示范性高中,我校始终秉承“团结严谨、求实创新”校训,连续三年有学子考入清华、北大,今年本一上线1788人,更有11名同学被火箭军工程大学等军警类院校录取,且是陆军工程大学等三所军校的“生源基地”,一直以输送强军人才为己任! 左书记详细介绍了沙志超博士参与多项国防装备研制、发表30余篇论文的科研成就,字里行间充满对沙博士的无限敬意。“走进一中,我以一中为荣;走出一中,一中以我为傲。”沙志超博士做到了!
博士开讲:一中学子有志 国之栋梁成才
国防科技大学作为“军中清华”,是无数有志青年向往的科技强军殿堂;“厚德博学、强军兴国”的校训,是一代又一代国防科大人的实践印章。沙志超博士提起国防科技大学,嘴边带笑,眼中闪光,他从各个方面向同学们真诚介绍国防科技大学。“军中清华”、“211工程”、“985工程”、功能齐全、技术创新、条件优越……,一个个字眼从沙博士的口中流出,同学们听得入神、入迷。沙博士鼓励同学们努力,等着他们踏进这所学校的大门;同学们纷纷点头,对这所学校充满期待,深切向往。 沙博士结合自身经历,生动还原在献县一中的求学时光:如何在高继华主任等老师的指导下攻克理科难题、摸索高效学习方法,为后续科研打下扎实基础;进入国防科技大学后,他以校训为指引,面对科研项目的复杂课题,一次次突破技术瓶颈,将“科技报国”的信念融入每一次实验、每一篇论文,完美诠释了国防科研工作者“以代码为钢枪、把实验室当战场”的责任与担当!
演讲中,沙博士还站位高远地分析当前局势,用通俗语言解读国防科技知识,同时分享“但求耕耘,莫问收获”的智慧心得,让“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”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学子心中。他特别提及母校培养的重要性:“一中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,更是‘踏实做事、心怀家国’的品格,这是我受益一生的财富!”
互动交流:问答间燃报国志 对话中承强军魂
“沙学长,高考备考时如何平衡理科优势与薄弱学科?”“国防科大对学生的能力有哪些具体要求?”“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在国防中能发挥什么作用?”…… 演讲结束后,马校长主持互动环节,一中学子举手提问争先恐后,提出的问题既关乎个人成长规划,也聚焦国防科技发展,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与家国情怀。 沙志超博士耐心倾听每一个问题,结合自身经历逐一解答:备考时要“抓基础、找规律,不盲目追求难题”;军校生活虽有纪律约束,却能锤炼意志、明确目标;国防科技领域需要“扎实的理科功底、主动探索的精神,更需要为国担当的信念”。他的解答既有实操性,又传递出正能量,现场掌声不断。互动结束后,有些同学仍围在沙博士身边继续请教交流,恳求签名,请求合影,充满崇敬,其乐融融。
总结寄望:愿今日之遇见 燃明日之理想
“青年是国防建设的未来,今天的活动不仅是一次讲座,更是一堂‘强国复兴有我’的思政课。”活动尾声,任华副部长作总结发言。他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,强调国防教育对青年成长的重要性,指出“只有人人心怀国防,国家才能更加强大”,希望同学们以沙志超博士为榜样,将爱国情、强国志转化为学习动力,未来主动投身强国强军事业!最后,马校长深情寄语:“母校永远是你们追梦路上的港湾,期待未来在共和国的星河中,看到更多献县一中学子闪耀的身影!愿今日之遇见,点燃明日之理想!”活动在全体人员合影留念中落下帷幕,定格下这场“薪火传承、筑梦国防”的珍贵时刻。
此次国防教育活动圆满落幕,沙志超博士的成长故事与家国情怀,深深感染了一中学子,“科技报国、强国有我”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种下。在榜样的引领下,献县一中学子必将以更坚定的信念、更昂扬的姿态,在逐梦路上勇毅前行,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!
留言评论